1 简介
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林海音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于一九六〇年出版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 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睦的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 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
【编辑推荐】
1、 “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林海音自传体小说。五十年来,一直感动着我们的经典故事。
2、 据台湾原版重排、修订的版本;采用“企鹅经典”等国际上流行的便携式开本,随时随地可以品读经典。中国台湾知名设计师手绘封面,内页采用进口的轻型纸,柔软,便于翻阅。
3、 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必读书目,其中篇目多次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
4、 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
超暖心课外读物,适合所有7岁以上的人阅读,讲述亲情与友情,离别与成长。
————————
【媒体及名人评价】
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余光中
林海音的文笔善于写动作和声音,而她又从不滥用渲染,不多用长句,淡淡几笔,情景立现。因此看似简单的回忆,却能深深地感动人。——齐邦媛(《巨流河》作者)
中国乡愁文学的最后一笔终于随着运煤骆驼队走进淡淡的水墨山影里,不必叮咛,不带惊讶,依稀听到的是城南那个小女孩花树下的笑语和足音。林先生永远不老,像英子。——董桥
林海音先生是台湾“京味儿”作品的代表人物。——舒乙
我被小说《城南旧事》中那种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深深打动了,整部小说充满了朴素、温馨的思想感情。当这部影片上映后,这种情感同样打动了无数的观众。——吴贻弓(电影《城南旧事》导演)
女性作家文笔的细腻清秀或者真挚热烈都不困难,但能够懂得幽默却不容易,须大家方可。因为幽默本是智慧的高级表达形式,我喜爱林海音,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缘由。——中国作协主席 铁凝
为什么我们不来造一些字,造一些真正的敬辞,好来呈献给这位刚刚逝去的长者——一个在文化困境中流离的灵魂,却以整个生命的光与热情修补了每一道创痕的妇人。——席慕容
2 作者
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2001年12月1日),本名林含英,中国当代女作家,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
1918年3月18日,出生于日本大阪。1934年,考入北平新闻专科学校。1937年,从北平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1955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冬青树》。1956年,获得第二届扶轮社文学奖。1959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晓云》。1960年,出版小说集《城南旧事》。1972年,出版散文集《窗》。1988年,出版散文集《一家之主》。1998年,获得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终身成就奖。2000年,出版散文集《作客美国》《芸窗夜读》。2001年12月,因病逝世于台北。
3 摘抄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的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们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
骆驼队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的响。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他们,所以人类给它们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的咀嚼着从胃里倒出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是再也不会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的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 引自 冬日,童年,骆驼队
我这时看看胡同里,没有一个人走过。真奇怪,我现在怕的不是疯子,倒是怕人家看见我跟疯子拉手了。
我想着想着觉得自己在渐渐地升高,升高,我是躺在这里,高、高、高,鼻子要碰到屋顶了,“呀!”我浑身跳了一下,又从上面掉下来,一惊疑就睁开了眼睛。只听宋妈说:
“好了,醒了!”
我觉得很新鲜,转身脸向着车后,跪在座位上,向街上呆呆地看。两边的树一棵棵地落在车后面,是车在走呢?是树在走呢?
新的家?妈妈刚说这是“将来”的事,怎么这样快就到眼前了?
那么我就要放开蒙在脸上的手了。
—— 引自 惠安馆
门外一块圆场地,全被太阳照着,就像盛得满满的一匙汤。
“好人,坏人,这是我最没有办法分清楚的事,怎么他也来问我呢?我摇摇头。 “不是好人?”他瞪起眼,指着自己的鼻子。
我还是摇摇头。
“不是坏人?”他笑了,眼泪从眼屎后面流出来。
“我不懂什么好人,坏人,人太多了,很难分。”我抬头看看天,忽然想起来了。“你分得清海跟天吗?我们有一课书,我念给你听。”
我就背起“我们看海去”那课书,我一句一句慢慢地念,他斜着头仔细地听。我念一句,他点头“嗯”一声。念完了我说:
“金红的太阳是从蓝色的大海升上来的吗?可是它也从蓝色的天空升上来呀?我分不出海跟天,我分不出好人跟坏人。”
“对,”他点点头很赞成我:“小妹妹,你的头脑好,将来总有一天你分得清这些。将来,等我那兄弟要坐大轮船去外国念书的时候,咱们给他送行去,就可以看见大海了,看它跟天有什么不一样。”
—— 引自 我们看海去
—— 引自 兰姨娘
她说着停了手里的活儿,举起锥子在头发里划几下,自言自语地说:“今年个,可得回家看看了,心里老不顺序。”她说完愣愣的,不知在想什么。
—— 引自 驴打滚儿
爸爸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
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宋妈临回她的老家的时候说: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还小。”
兰姨娘跟着那个四眼狗上马车的时候说: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妈妈生气了!”
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说:
“等到你小学毕业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
虽然,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了影子了。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
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去。这是爸爸说的,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 引自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4 自评
第二次看,第一次是去年在华为南研所实习期间阅读的。
这是一本很安静的书,只有自己静下来了,才能走进书本中去,才能与自己产生连接。
也有对应的电影,1983年的老电影,同样的安静,与书籍很契合。
5 他评
如果这就是成长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阅读是需要心境的,在什么样的年纪读什么样的书,倘若你觉得一本书不好,很有可能是你没有读懂它,或许再过一些年来读,会疑惑于自己当年的不以为然。对于我来说,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早已是耳熟能详,可是曾经在书店无数次的翻开它,却从来也提不起阅读的兴趣。到我真正喜欢上这本书的时候,才发现它一直静静在那个角落等我,从来不曾远离。
三毛曾经说过:“童年,只有在回忆中才成就了那么完美。”可是在林海音的笔下,这个童年故事却饱含了一种凄婉的味道,仿佛那不是一个平凡的小说故事,而是关于过去的真实回忆。
整本书分为《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个短篇故事,每一篇都浸染了浓浓的惆怅,这是怀念特有的忧郁滋味,典雅柔美,令人叹息。
《惠安馆》里痴痴等待着情人归来的秀贞让我不禁想起了那个关于“望夫石”的古老传说,可是,命运更加不幸的秀贞在离别前夕怀上了那个男子的骨肉,负心的男子一去不回,而刚刚生下来的爱情结晶便被狠心的母亲抛弃在荒凉的遥远地方。不能经受双重打击的秀贞精神失常,整日整夜的念叨着旧日情人思康以及可怜的孩子“小桂子”。作为旁观者的英子善良的心里对秀贞抱着深深的同情,期望着她的好转。有一天她发现自己的好友——命途多舛的妞儿竟然是那个被遗弃的小桂子,她毫不犹豫的拿走了母亲的金镯子,送给秀贞和妞儿作为盘缠,并将她们送上了火车,去寻觅那个男子。
“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金色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照到海面照到船头。/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好一首优美和快乐的诗,深深喜爱它的英子对着那个草丛里面偶遇的奇怪的人吟诵。这个看起来一点也不坏的人答应和她一起去看海,就在供养他弟弟到漂洋过海去念书的时候,可是,在满天夕阳里英子只看到这个善良的哥哥被警察带走,英子知道他偷窃是为了弟弟的学业。可是为什么一个不坏的人会被抓走,是什么吞噬了他?英子并不明白,因为这个社会的黑暗还没有在她纯真的心灵上投下阴影。
看到英子竭力撮合兰姨娘和德先的小手段,我不禁哑然失笑,孩童的心思总是天真无邪,她只为了看到母亲的笑颜,便决定将纠缠着父亲的兰姨娘交给德先,让其远离父亲的身边。得知她的杰作之后,她母亲带着微笑问她:“你那天说要买什么来着?”她毫不迟疑的说:“一副滚铁环,一双皮鞋,现在我还要加上订一整年的《儿童世界》。”一个带着得意神态的小小女孩子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
《驴打滚儿》里面的宋妈无疑是让人同情的,她在同一时刻得知儿子溺水身亡和女儿被送人两个沉痛的消息,几乎精神崩溃。后来她又带着英子满城寻找那杳无踪影的小女儿,却没有任何消息。在彻底绝望之后,她决心回到家乡,再生育儿女,重拾做母亲的滋味。旧社会的穷人家里上演着各式各样的悲剧,而宋妈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儿女。故事里的宋妈还有开始新生活的勇气,而可怜的祥林嫂却在满城的祝福声中凄凉的死去了,这样的结局令人叹惋。
故事里的英子在六年之后终于如愿成为了毕业生代表上台领奖,当她发现离别近在眼前的时候,骊歌声早已响起。唱了五年的骊歌,终于轮到同学们为他们唱,这时所有的毕业生都流下了泪水。当英子拿着小学毕业文凭匆忙的赶回家中时,她的心里似乎在害怕赶不上什么事情。果然,她心里的预感变成了现实。走进家门,弟弟妹妹们还坐在院子里玩耍,而爸爸种的石榴却落下来了。这时厨子老高让她去医院好好劝劝妈妈,英子变得如此的平静。当她爸爸的花儿落下,她已不再是小孩子。
这样一部安静的小说,它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寓言。那些点缀在英子人生旅途中的人和事,就这样匆匆远离。昔日像一首诗,躺在回忆的深处,不曾忘记也不需要想起,因为他们早已是她生命的一部分。
伤离别是人生最为痛苦的一件事,撕心裂肺的痛楚往往让人迷失自我,过了许多年想起来还是伤心。记得一首令人怅惘的词:“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年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我们也曾经像英子一样唱那首忧郁的骊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我们一直都在离别,和我们的朋友,家人,旧时光里的自己,在哀叹离伤的同时,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悄悄的长大了。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城南旧事,那飘逸在童年角落让人回味无穷的点点滴滴,或喜或悲。请不要为了那业已消逝的时光而怅惘,如果这就是成长,那么就让我们安之若素。
—— 引自 豆瓣 明月楼
6 拓展
- 电影:《城南旧事》(1983)